| 
               传统中医把人的情绪分为: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惊、恐。如何理解此处的“喜”? 
 喜,有两种状态: 
 一是指平和之喜,喜乐、愉悦; 
 二是指过度之喜,兴奋、浮躁。最常用来引证举例的,是清代讽刺小说《范进中举》,书生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,一时兴奋过度,语无伦次,举止失态,喜极而疯。 
 为什么人在过度兴奋的状态下会癫疯呢? 
 中医认为,喜则气缓,此处的“缓”,有两种意思: 
 一是指舒缓,当人处在平和之喜中,心开意解,气血舒畅,身心舒泰。 
 二是通“涣”,涣散之意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讲到,暴喜过度,可使心气涣散;而“心主神明”,超乎常态的“喜”,会导致心气散乱,心身不宁,甚至失神癫狂。中医认为“喜乐无极则伤魄,魄伤则狂,狂者意不存也”。这也正是范进中举后,喜极而疯的原因所在。 
 生活中,这种喜极而疯的现象终究是极端个案,更为常见的是内在隐微的得意、优越感,让我们心浮气躁,神情散乱。 
 这种得意通常表现在我们获得成就、得到好评、胜过他人,特别表现在我们内在那个想要“炫”自己的念头里:炫权位、炫财富、炫容貌、炫才干、炫学问、炫德行、炫付出、炫家人的成功、炫儿女的优秀,等等。 
 判断我们是否有得意、有“炫”念,不是只看表面的言行,而是觉察我们的内在。凡有得意、有“炫”念,心头必有一动。这一“动”,必使心浮躁、气涣散。长期以往,气血耗散,伤害身心健康。 
 需要我们警觉的是,“炫”念后面深藏着不易被觉察的匮乏与自卑。 
 事实上,每个个体的潜意识深层都潜藏着匮乏。修心的意义在于,通过观照、转化内心深藏的这部分阴影,还生命以圆满的存在。  | 
            

  南昌初阳心理咨询馆,拥有众多专业性强,心身能量高的资深心理专家,其中, 三位老师来自江西卫视《金牌调解》团队;  团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全日制硕士、双硕士、博士毕业。历经十年磨砺,团队整合出 认知调整+情绪释放+能量提升 三角鼎立的心理服务模式,使众多备受身心困扰、关系冲突、成长烦恼的来访者获得解脱。